沒病人時,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衛生室負責人曹立伍總愛踱到門口,凝望馬路對面的麥田——再過1個月,占地1畝多的新衛生室將動工。10月份,他就能告別“蝸居”多年的村便民服務中心,搬進擁有無菌治療室、換藥室等獨立8室,面積136平方米的超“省標”衛生室。
  在20公裡外的溝墩鎮三合村,76歲鄧克育老人同樣因憧憬而快樂。去年,他向縣裡反映門前坎坎北路狹窄擁堵。沒想到,2月4日,縣委書記顧雲嶺就帶交通局長上門反饋道路拓寬準備情況。“路,9月份就能從三米五拓到五米五!”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。
  夢想終於開花。曹立伍、鄧克育哪裡知道,他們是縣裡打通民生“最後一公里”決策的首批受益者。縣裡決定,提前新、改擴建132個標準化村衛生室,提前5年完成472公里鎮村道路提檔升級和鎮村公交全覆蓋。而按規劃和資金預算,這些項目全面實施“還要等幾年”。
  阜寧家底並不厚實,為何自加壓力提速民生縣委書記顧雲嶺坦承,這些年雖辦了一些民生實事,但在“最後一公里”延伸服務中,還存在不及時、不到位等“梗阻”現象,而越是“一公里”周邊農民,生活往往越困苦。民生無小事,但重在雪中送態如果心中有他們,即使再窮的縣,民生也可能大投入、富投入。他認為,對待“最後一公里”地區群眾的態度,事關小康質連也檢驗幹部的群眾觀念和為政能力。
  “最後一公里”多是費錢費力的難事。縣交通局長蔡躍虎舉例道,全縣鎮村道路改造和鎮村公交全覆蓋任務艱巨,僅重、改建橋梁就有246座,要花好幾個億。我們按省定2020年前完成任務上報實施方案,縣裡說“不行”。因為農村萬把學生把公交當“校車”,沒公交,爺爺奶奶騎電瓶車接送,多危險!怎麼提前除加大預算投入外,還把縣財政近年新增收入填進去,再就是砍掉、壓縮一批非民生項默集中財力,提前5年打通農村交通末梢。
  在縣長徐華明看來,打通民生“最後一公里”不僅是錢的問題,更是情的問題。如舉全縣之力實施的城鄉統一供水“1號工程”,就促進幹部思想作風轉變,也打通乾群心理距離的“最後一公里”。
  阜寧飲用水中鹽鹼重,早在2011年,縣城和鎮區居民就吃上乾凈的自來水,但農村基本還是吃“苦水”。一碗水端不平,群眾怨氣大、信訪多。去年,縣裡幾乎是砸鍋賣鐵,籌措相當於縣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7.5億元,鋪設縣、鎮、村、戶管道2.5萬公里,回購236個村小水廠,讓69萬農民吃上與縣城居民同網、同質、同價、同服務的“四同水”,在蘇北率先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。
  “去年,吃河水還要用明礬沉泥,吃燒開井水還要灑白糖去苦味;現在,嘴套在水龍頭上喝,都沒事。”東溝鎮東雀村3組管為民邊洗菜邊對記者說,“過去最煩幹部上門了,沒好事。那天,聽說主水管要從我家菜園底下過,沒等乾勃口,我就下田拔菜了。”
  “幹部對老百姓的事,上心多了。”他甩甩手,從口袋掏出張卡片遞給記者——“縣瓜果科技入戶工程指導服務卡,農藝師顧克俊”,卡上還有手機號。老管得意地說,我種了200畝蔬菜,遇到防蟲治病的事,一個電話,顧老師就上門免費指導。買農藥、化肥也不用上鎮里,向東300米就有連鎖農資超市。
  隨叫隨到見記者一臉疑惑,一旁的縣農業局副局長、高級農藝師王乃寧點頭稱是,“包括我在內,縣鄉挑出100名農技員,每人掛鉤20戶種養大戶,而這2000大戶,每戶再帶動20農戶,全縣就是4萬科技示範戶,加上原有三級科技服務網絡,基本能打通農技服務‘最後一公里’。”
  “‘最後一公里’範疇並非漫無邊際。”縣委常委林進說,我們重在生態、城建、交通、水務、社保和教科衛文“6個城鄉一體化”中尋找短板,以問題為導向統籌民生工作,不讓任何人在小康路上“掉隊”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解決服務群眾“最後一公里”,始終沒有盡頭。
  本報通訊員 楊 帆 鄧正彬 邱俊榮
  本報記者 林 培 楊樹立  (原標題:阜寧自加壓力補民生短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95xojw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